1946年2月2日,时值大年初一,位于吉林的通化,到处张灯结彩,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整个小城,都在为新的一年开始庆祝。
但与此同时,一场蓄谋已久暴乱,则在黑暗中酝酿,原驻通化的3000多关东军,以及近2000国民党特务和当地匪徒勾结在了一起,准备在大年初二凌晨,发动武装暴乱。
由于计划隐蔽,当时驻守在通化的我军官兵,对此一无所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而形势用额越来越危急,如果被这些人得逞,那对于整个通化城来说,将是一场巨大的浩劫。
一、被“忽悠”的关东军
通化位于吉林东南,这里是中朝边境的一座小山城,由于这里一半以上的面积都是山区,因此到了今天,这里仍有“北国山城”之称。
而在抗战期间,日军曾在通化没少下功夫经营,第一是因为这里有极为丰富的铁资源,第二,则是这里到处都是山,日军就觉得这里是个易守难攻的“宝地”。
展开剩余87%正因如此,通化驻守了不少关东军,而到苏军发起“八月风暴行动”后,关东军兵败如山倒,通化这里也是如此,除了那些被苏军打死的之外,剩下的基本都成了俘虏。
而对于这些关东军俘虏,苏军的主要处理方式,就是往西伯利亚送,不过,也不是所有关东军都被送了去,当时苏军在筛选时还是比较严格的,那种身体不好、看上去不能干活的统统不要,换句话说,只有身强力壮的关东军俘虏,才有“资格”去西伯利亚。
至于剩下的,大部分被关了起来,小部分则在侥幸逃出来后四处流浪。
不管是被关起的还是侥幸逃出去的,在当时都相当惨,苏军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这些关东军俘虏稍有不如其意之处,轻则打骂重则当场枪毙,总之这些关东军,被苏军虐的相当惨。
到了苏军离开、我军接管通化后,自然不会像苏军那样,当时采取的方式时对这些关东军登记造册,属实罪大恶极的,该枪毙枪毙,不在此列的,则允许其回国。
当然我们都知道,日军尤其是关东军,几乎很少存在有手上没沾血债的,这么一来,这些关东军彻底慌了。
他们十分清楚自己犯下了多大的罪恶,也正因如此,这些人就动起了心思,准备趁着当时我军驻通化的兵力不多,找个机会发动暴乱。
不过,要想发动暴乱就得有武器,但这些人的武器早就被苏军缴械了,而就在他们为武器一事发愁时,有人主动找上了门。
来的这个人,是当时时任国民党通化县执行委员会主任的孙耕尧。
孙耕尧找的人,是曾任关东军125师团参谋长的藤田实彦,这俩人,个个心怀鬼胎,而一心想搞事情的孙耕尧,显然要比藤田实彦要更“狡猾”一些。
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为了能让这些日本关东军出死力,孙耕尧许诺了几个远远超出他职权范围的条件。
一、事成之后,在通化成立“中日联合政府”,由国民党管行政,日本人管军队;
二、在通化的日本人,全部加入台湾籍;
三、所有参与此次行动的日本人,不用回国,以后就在通化定居。
这三个条件,显然不是孙耕尧这个所谓的执行主任能决定的,但当时的藤田实彦根本没往深处想,因为担心被甄别出来接受审判的恐惧,让他几乎没怎么考虑,就表示一定会“全力以赴”。
经过二人密谋,一场暴乱行动方案就很快定了下来。
按照计划,这伙儿关东军将在大年初二凌晨发起行动,信号为电灯闪灭两次,主要攻击目标,是通化县的我军 通化支队司令部、公安局、炮校、飞机场、医院等处。
而参与的人,除了3000多关东军之外,还有一千多国民党特务,另外已经投降且在通化城工作的原日伪军一百多人则作为内应,不仅如此,城外还有数千土匪也将届时一块行动。
正是因为有这一百多个内应存在,导致我军根本不知道敌人正在密谋暴乱,如果照这个形势发展下去,那么猝不及防下,驻守在通化的我军干部、战士,乃至通化城的百姓,就会有非常大的麻烦。
万幸的是,就在暴动即将开始的前夕,我辽东省通化省分委,从秘密渠道得知了这一消息。
二、平乱
最早得知此消息的,是我党的一位地下党员。
此人名为 沈殿铠,原是我辽东军区后勤部兵工部警卫连连长,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国民党特务“看中”,特务试图将他策反,而在请示组织后,组织命他假意接受,以便借此机会打入到敌人内部。
正是这个安排,让 沈殿铠有机会了解到了敌人的行动,在确认无误后,沈殿铠也是大吃一惊,因为此时已经是大年初一傍晚,距离敌人发动暴乱只剩下几个小时了。
顾不得自身暴露的危险, 沈殿铠当即找到上级,将这一消息进行了汇报,好在当时我通化省分委的领导干部也是多年的老革命,得知此事后,做出了一系列极为正确的动作。
首先,是先擒首恶,确认消息真实性。
当时通化我军的部队兵力并不多,且其中一大部分还在山区剿匪,留在城区的只有不到三个连,就算紧急调兵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到的。
因此,时任通话省分委的 书记吴溉之,在召开紧急会议的同时,又安排战士们直扑孙耕尧住处,而此时的孙耕尧,还不知道其阴谋已经泄露,所以没等他反应过来,就被战士们五花大绑押了回来。
经过 吴溉之亲自审问,确认了敌人真的要在大年初二凌晨发动暴乱,而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应对了,毕竟敌众我寡,这将是一场恶战。
不过,尽管敌人兵力占优,但通话分委的干部以及我军战士,丝毫没有畏惧,经过部署,大家兵分几路,奔赴敌人将要重点进攻的地方。
此时,已经是大年初一深夜,马上就是大年初二了,看着城内百姓张贴在家门口的春联,在寒风中疾行的战士们握紧了手里的钢枪,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哪怕牺牲,也决不能让敌人得逞。
大年初二凌晨,随着通化城区的电灯连续闪灭两次,战斗开始了。
战斗打响后,防守在各处的我军干部战士,充分发挥出了不怕牺牲、死守不退的精神,面对嘴里嗷嗷乱叫往上冲的日军,大家极为沉着冷静,利用各种掩护,把子弹狠狠地打在这些人身上。
期间,通化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和通化支队司令部是敌人攻击的重中之重,大部分关东军也都在这两个方向,因此这两个地方的压力最大。
为了守住这里,战士们已经顾不上会不会受伤了,在顽强阻击下,战士们一度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但敌人仍不死心,稍作停留后,又继续组织冲锋,大有拿不下此处不罢休的势头。
照这么下去,情况对本就兵力薄弱的我军自然是极不乐观,而就在大家已经做好了牺牲准备时,一支战斗力强悍的援军部队,终于赶来了。
这支部队,便是当时活跃在东北的朝鲜义勇军(一支队),而时任该支队政委的,正是方虎山将军。
三、骁将
方虎山是朝鲜人,抗战爆发前他就已经来到了东北,并在1936年受满洲省委指派,去莫斯科学习深造,之后在1939年去了延安,最终于1945年编入朝鲜义勇军后,再次回到东北。
关东军在通化发动暴乱之际,方虎山正带着部队在城外山区剿匪,在接到通化省分委的紧急求援后,方虎山迅速下令,距离通化城最近的一支队下辖的三个中队,火速赶回通化平乱。
这三个支队一听关东军在通化搞事情,根本就不用动员,马上就以最快的速度往通化赶,而到了之后,三个支队也不再详细部署了,就一个指示,哪里人多就往哪里冲。
与此同时,一个消息,瞬间让朝鲜同志和我军战士的怒气,再次提升了几倍。
原来,当时在通化的野战医院里,有一些在抗战胜利后投降的关东军护士,这些人平时看起来十分老实,但在这次暴乱中,不仅集体参加了暴乱,还将我军那些住在医院的伤员残忍杀害了。
事后统计,有150多名伤员,死在了这些护士手里,这其中不仅有我军战士,也有朝鲜同志。
得知这一消息,朝鲜同志的三个中队和我军干部、战士彻底红了眼,他们纷纷发誓,一定要让这些关东军血债血偿。
随后,在我军的雷霆攻势下,敌人节节败退,最终,这场暴乱得以平定。
战后清点,朝鲜同志除击毙近千敌人外,还俘虏了三千多人,对于这些人如何处理,当时大家的意见比较一致,这些人手上沾满了鲜血,属于是罪大恶极,因此,全部枪毙。
朝鲜同志这边,对这些日本人更是痛恨无比,为了报仇雪恨,他们直接把这3000多日俘全部押到城墙上,挨个将其刺死后一一踹下去, 塞进未解冻的冰河凿开的冰窟窿里。
通过我军的雷霆平乱,极大震慑了那些蠢蠢欲动的反动分子,而方虎山将军在此之后,所部改为东北民主联军独立四师,继续担任政委,辽沈战役期间,独立四师参与了解放沈阳的战斗,期间成功迫使敌53军130师投降,可谓是战果辉煌。
辽沈战役后,独立四师被改编为166师,直属东北军区, 担任沈阳市的卫戍任务,在方虎山的领导下,该师还被东北军区授予 “纪律遵守模范”和“卫戍任务完成模范”的光荣称号。
1949年7月,166师全体朝鲜官兵返回朝鲜,自此,方虎山将军离开东北回到故乡,并担任了朝鲜人民军第6师团少将师团长,后在1950年,因指挥出色,还成了了朝鲜第一个获得“双重英雄”称号的人。
发布于:陕西省旗开网配资-配资论坛门户-配资app官网-比较好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