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全球贸易圈掀起了一场大戏。短短七天,340亿美元的贸易协议砸向美国,越南、柬埔寨、印尼三个东南亚国家接连“倒戈”,直接对准了中国稀土产业链的命门。这波操作,看似是东南亚兄弟的集体背刺,实则是美国挥舞关税大棒,逼得三国不得不低头。这场博弈,到底谁在下一盘大棋?中国稀土的控制权真会因此动摇吗?
2025年7月的第一周,全球贸易圈被一连串重磅消息炸得晕头转向。7月2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布,美国和越南达成贸易协议。越南同意对美国商品征收20%基础关税,但对通过越南转运的中国商品加征40%惩罚性关税。
这招直接掐断了“中国制造,越南贴牌”的路子。过去,中国商品常在越南简单加工,贴上“Made in Vietnam”标签出口美国,规避高关税。现在,这条路被堵得死死的。越南经济有近三成拴在对美出口上,电子和纺织行业雇佣了数百万工人。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一挥,越南根本不敢硬抗,只能乖乖签字。
7月4日,柬埔寨副首相孙占托通过视频会议与美国助理贸易代表埃勒曼敲定协议,仅用了90分钟。柬埔寨72%的出口靠美国市场,纺织业是国家经济顶梁柱。美国威胁的49%关税,对柬埔寨来说就是一纸死刑判决书。
柬埔寨没得选,只能迅速妥协,保住纺织业的饭碗。协议内容包括对美国商品降低关税,同时对转运的中国商品加征高税。这让柬埔寨的工厂面临更大成本压力,但也暂时避免了经济崩盘的危机。
7月5日,印尼经济统筹部长哈塔托宣布与美国签下340亿美元的贸易协议。这数字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协议内容更狠:1700多种美国产品要么零关税,要么大幅降税;印尼承诺每年买100万吨美国小麦;最重磅的是,印尼开放镍矿和稀土资源的优先采购权给美国企业,还放宽了外资持股限制。
印尼的镍矿和稀土是新能源产业的命脉,镍是电池关键材料,稀土则是电机、风电设备的核心。美国这波操作,显然是冲着中国新能源产业链来的,想从资源端卡脖子。
美国这套打法,表面上是贸易协议,实际上是精心设计的“三级会员制”。美国自己当庄家,日韩欧是高级会员,东南亚三国则是被绑在战车上的低级会员,负责提供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美国的目标很明确:用关税大棒和市场准入当筹码,把全球供应链拽回自己手里。越南、柬埔寨、印尼看似“叛变”,但说白了是被逼到墙角的自救。
越南电子业、柬埔寨纺织业、印尼矿业,都是各自经济的命根子,面对美国的高关税威胁,谁敢不低头?美国还要求商品70%的原料来自本国或美国,本地增值率得超30%,这直接把“中国制造,东南亚贴牌”的路子彻底堵死。
中国稀土产业链感受到这波冲击的威力。稀土是新能源电池、电机、军工产品的核心材料,中国控制着全球92%的精炼产能。东南亚三国的“倒戈”,让市场对资源供应链的稳定性产生担忧。上海证券交易所里,稀土企业的股价接连下挫,投资者信心受到打击。北京的稀土行业会议上,企业高管们密集讨论对策,重点是供应链安全和技术升级。
印尼的镍矿虽多,但提炼成电池级硫酸镍的技术壁垒极高。美国本土的硫酸镍自给率不到15%,福特汽车的电动皮卡生产线就曾因缺稀土永磁体停工。中国的稀土分离和深加工技术,靠三十年积累,建起了高高的壁垒,短期内没人能轻易翻过去。
美国想靠控制资源扼住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咽喉,想法有点天真。矿山只是原材料,真正值钱的,是把石头变成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中国手里攥着全球八成以上的稀土电解槽设备,电池级硫酸镍的产能更是遥遥领先。美国就算拿到了印尼的镍矿,没有中国的技术和设备,也只能干瞪眼。江西赣州的稀土冶炼厂,生产线24小时不停,生产的精炼稀土源源不断运往全球。
反观美国,建个稀土加工厂得五年起步,等厂子建好,中国的技术可能已经迭代了两三代。美国国防部2020年起投了4.39亿美元建稀土设施,但最早2027年才能量产,产能还远不如中国。
这波贸易协议的背后,是美国想重塑全球供应链的野心。华盛顿的算盘打得响:用关税和市场准入,逼东南亚国家站队,抢占稀土和镍矿资源,再把中国挤出新能源产业链。可现实没那么简单。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技术优势,不是几份协议就能撼动的。东南亚三国的妥协,短期内确实让中国企业压力倍增,但也暴露了美国打法的短板:光有资源没技术,等于守着金山不会挖。
这场博弈,表面看是资源和市场的争夺,实际上是技术和规则的较量。中国靠三十年技术积累,守住了稀土这张王牌。东南亚三国在关税压力下低头,但“去美元化”和中国企业的迂回战术,让美国的大棒有点砸偏了。未来,全球稀土格局会怎么走?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优质作者流量激励计划#
旗开网配资-配资论坛门户-配资app官网-比较好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